刘铮教授:通胀预期与实际通胀关系紧密 央行须保持独立性和透明度
发布时间:2016-04-14 浏览次数:8508次

专研于宏观经济学、货币经济学和国际金融领域的刘铮教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特聘教授,热衷于周游世界的他早在SAIF成立初期就执教学院的 宏观经济学相关课程。在刘铮教授看来,中国经济很独特,有许多问题值得去研究和探讨,未来他将更多关注中国的城镇化和金融摩擦,同时,他也期待,面对日趋 激烈的商学院竞争,学术质量能成为SAIF的一面旗帜,以建立其自身研究领域的独特性。本期《教授风采》与刘铮教授面对面,就美国身处财政悬崖的经济复苏 前景和中国货币政策走向等问题,刘铮教授为我们进行解读并分享其独到的研究观点。


央行须关注通胀预期 保持政策独立和透明


2012年以创三年新低的月度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收官”。央行1月10日发布数据显示,2012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97.42万亿元,同比增长 13.8%,低于年初设定的全年增速目标14%;同时,去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8.2万亿元,其中12月份新增4543亿元,创下三年新低。而在通胀方 面,2012年12月的数据并未为全年通胀控制画上圆满的句号,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5%,创7个月新高。


“如果货币政策是准备把通货膨胀降下来,比如说降到2%,那就应该盯住2%的通货膨胀率。如果民众对这个目标都相信的话它就真的都会在2%,而如果民众觉得这 个目标达不到,那它就很难达到2%。”对于货币政策和通胀控制,刘铮教授强调,央行需要建立可信度,须保持独立性和透明度。“政策要做什么一定要跟大众说 明原因,比如为什么要升息或者降息,以此达到什么样的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刘铮教授解释说。


他还指出,老百姓对通货膨胀也有一定预期,而一旦这一预期稳定,不会因为一些意外情况改变,通货膨胀的预期和实际的通货膨胀是一个很紧密的关系,也是其很重 要的决定因素。另一个决定因素则是成本,劳动成本或者原材料价格上涨,让商家有涨价的动机,但是如果通货膨胀预期很稳定,那么成本的暂时波动对通胀的影响 并不大。因此,刘铮教授建议,中国应该学习美国等发达国家一样做些通胀预期的研究和调研,央行应该对这一指标进行监督观察以做出更为优化的决策。


刘铮教授与同事Mark M. Spiegel在2012年12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受到2008年以来的金融海啸影响,中国所持有的外汇资产利率大幅下挫,而中国国内资产利率仍然 较高,这对中国货币政策形成了挑战。“这个挑战其实是中国现有的外汇管理体制和资本项目控制体制下的一个特有产品,如果中国政府不坚持这些限制,比如适度 开放资本账户或者允许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那么全球金融形势变化所带来的对中国的负面影响就能有所缓解。”刘铮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自2002年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每年都有很大的经常项目顺差,然而在资本项目严格控制的背景下,老百姓都不能自由地买卖美元资产或者其他货币资产,与此同时,人民币汇 率又严格把美元盯住。


在刘铮教授看来,资本项目和人民币汇率不需要都放开,只要放一个情况就会好很多。根据他的研究,无论是开放资本账户还是实现汇率自由浮动都能在实质上减少由 于资本流动而在国内产生的通胀压力,即便两者无法很快完全放开。“在资本项目开放之后央行不用把所有美元都收上来,就可以解决对冲成本的问题,另一方面, 即使资本项目不放开,如果能够让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也可以减少外贸收支不平衡,从而帮助抵御外部冲击。”刘铮教授表示。


美国是中国重要的战略伙伴 财政悬崖不是一次性伤害


2013年新年伊始,美国两党就解决“财政悬崖”达成协议,提高年收入4 0万美元以上的富人税率,并将长期失业福利延长一年。部分分析人士认为,这一方案的达成短期内将提振市场,但如果在减赤方面没有达成一致,那么计划在3月 1日推出的自动缩减财政开支上存在的不确定性,以及美国政府债务触及上限等一系列问题仍将在未来威胁美国经济。


对此,刘铮教授分析判断,财政悬崖对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损害不是一次性的伤害,而是循序渐进的。他解释,因为很多税即使涨了,它也是通过一年12个月的每 个月工资里扣,所以虽然工资是少了,但不会一下子少很多,因此对购买力来说有一个缓冲不会一下子冲击很大。另外,民众在之前一年之内已经预期到财政悬崖的 事情,有预期冲击就不会很大。那么,财政悬崖的遗留问题将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刘铮教授指出,拉动中国经济的一驾马车——出口可能会受到不小的冲击, “出口企业就只好裁员或者关门,很多人就会失业,中国政府必须做好应对。”他表示,“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在经济上,美国对中国来讲是很重要的战略伙伴, 美国好中国就好。”


“很多人抱怨美国人搞QE(量化宽松)把我们中国搞得很痛苦,美元一贬值通胀压力就要来了,但事实上这是现有的人民币自身汇率体制缺陷所造成的。美国和中国战 略伙伴的关系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此,如果美国的QE能够把美国的经济刺激复苏起来,对中国是有很大好处的。”刘铮教授继而强调,“我个人认为量化宽松是必要的,虽然量化宽松效果的确逐渐越来越小,但是这是唯一的办法,有总比没有好,而从这个角度讲,全球经济其实是非常不乐观的。”


不过,对于美国经济的复苏,刘铮教授也发现了一些乐观正面的因素,“美国比较让人乐观的就是房市现在开始复苏,在之前的大萧条中,房价下跌了30%以上,为 了稳定房地产市场,在2009至2010年美国政府向首套房购买者提供贷款,这一措施短期提振了房价,不过当政府暂停房贷之后价格又再次下跌。不过,去年 在没有任何政府补贴的情况下房价出现了显著的上涨。”刘铮教授指出,房价的上涨可以改善居民和企业的借贷条件,从而支持消费和投资的增长。同时,美国的失 业率也开始渐渐下降,他相信,这些趋势极有可能持续,美国的经济环境将在未来两年内出现改善。


专研中国经济问题 SAIF要在学术上树立特性


刘铮教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特聘教授,热衷于周游世界的他在SAIF成立初期就执教学院的宏观经济相关课程,回忆起如何与SAIF结缘,刘铮教授透露,一方面是家庭的因素,因为他的太太在上海,而他自己也非常喜欢上海所独有的浓厚文化氛围,另外,他与之前参与SAIF筹建的周林教授和现任 SAIF执行院长张春教授都颇有渊源,都对研究和教授中国的宏观经济问题相当感兴趣,可谓志同道合。


“我觉得SAIF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机构,”刘铮教授说,“因为它的建制是跟国际接轨接得最紧的,我周围几个老师都是像我一样从国外回来的,一部分时间在这里, 大家可以在学术上交流。”对于SAIF未来的发展,刘铮教授认为,SAIF需要树立自己独特的标志,中国的商学院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因此,学术质量应当成 为SAIF的一个差异化优势,在学术研究方面建立自身的独特性。


谈及未来的研究规划和方向,刘铮教授表示,他感兴趣的一个课题是关于中国城镇化的,比如,中国城乡化如何推动?怎么推动生产效率?城镇化对未来中国经济的持 续高速增长的贡献度是多少?而如果将诸如户籍制度等相关政策去掉的话,其对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多大的影响?刘铮教授感兴趣的另一个研究课题是关于金融摩擦 的,他认为,金融磨擦在中国其实不能叫磨擦,应该叫扼杀,是非常极端的金融磨擦。因为老百姓的钱没那么多投资渠道,私有企业、小企业要借钱几乎不可能从银 行贷到,这就是扼杀他们。“迫于无奈他们只能贷高利贷,只能从自己的亲友那里筹资,或者更极端的是国企从银行拿到很便宜的贷款再贷给他们,赚利差,这个是 很大的扭曲,对中国经济发展是很大的限制。”刘铮教授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