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
教育背景:
博士学位:西北大学管理经济学和决策科学,1987
硕士学位:俄勒冈大学数学系,1983
学士学位: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1982
研究领域: 公司金融、宏观金融、组织和制度经济学。
张春 : 【新民晚报海外版】学霸博士张春:愿为上海创办世界一流金融学院

1月29日,《新民晚报》海外版刊发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执行院长张春的专访。他表示,不仅要作为学者为中国金融研究贡献力量,更希望创新出一种适合中国的国际化金融学院模式,为中国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金融高端人才。

生活在上海|学霸博士张春:愿为上海创办世界一流金融学院

新年之际,上海又有新地铁通车,15支地铁线路编织了一张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网络,精确到分秒的运营系统支撑着这座城市繁忙而快速的发展速度。14年前,作为第一位从新中国到美国一流商学院执教金融学的大陆学者,张春怀着一个“中国梦”回到家乡上海。在他眼里,中国令人惊讶的飞速变化是如此有趣和“诱人”,他常常在地铁上思考——中国经济增长规律是什么,波动率是什么,如何看待中国经济转型,中国金融体系如何改革,中国需要怎样的宏观经济模型?这些问题只有中国金融学者能够给出国际学术、业界认可的解答。

回中国后,张春不仅作为学者为中国金融研究贡献了力量,过去10年,他更是参与创办了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按照国际一流商学院模式创新办学,将之打造为一流国际化金融学院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智库。

求学经历堪称“学霸传奇”

1978年春,作为中国高考制度恢复后第一批入学的77级学生,他以数学高分考入了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上世纪80年代,中国百废待兴,学术教育和知识体系的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相去甚远。张春想去国外看看,于是成为改革开放以后最早的一批留学生。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那个年代备受推崇的,可张春一直非常有主见,他对社会科学和数学从小情有独钟,一直希望用数学方法研究社会科学,因此金融学进入了他的视线。

在美国俄勒冈大学数学系攻读硕士的同时,张春也把美国大学本科经济学的大多数课程修读了一遍,硕士毕业后被著名的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录取,继续攻读管理经济学和决策科学博士学位。当时该系在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方面的研究在全美首屈一指,他的导师们是在公司金融、信息经济学、博弈论和货币理论等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张春的“学霸”模式更是在博士期间全方位开启——1987年,当获得管理经济学和决策科学博士学位的同时,他也完成了金融系博士生课程的辅修。

毕业前,张春获得了美国4所大学的工作邀请,最终他选择加盟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金融系,成为第一位从新中国到美国一流商学院执教金融学的大陆学者。

辞去终身教职回到家乡创业

在美国执教,一干就是17年,张春获得了终身教授教职。凭借坚实的理论基础及数据和模型处理分析优势,张春在公司金融学等多个领域取得了开创性研究成果的同时,他还曾任世界银行咨询顾问,为美国西北航空公司、美国贝氏堡公司、大都会公司等众多企业提供咨询,他的许多理论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业界的实际管理和运营之中。很多人因为他的经历,也开始相信,中国人也能在美国引以为傲的金融研究和教育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在美国功成名就,张春并没有止步于此。而同时,一直关注着中国发展的张春对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欣喜不已,回国的念头开始萦绕心头。“萌生了归国的想法之后,经常会在晚上做梦梦见自己小时候的事情,关于童年的记忆,读书时候的人、事、物。”

2002年,张春应邀担任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特聘教授。2004年,他下了决心,正式辞去美国终身教职回到上海,加盟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任教金融学。“辞去美国终身教职还是要下很大决心的,但我始终觉得自己是一个喜欢迎接挑战,愿意冒险的人。”而且张春强烈感受到,无论学术还是行业发展,中国这一快速发展的经济体都需要“中国智慧”提供支持,而很多事情在国外是无法做到的。

在中欧执教时,一个“创业”机会悄然来到——作为中国经济重要中心的上海,要实现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国家战略,需要智库建设,也需要人才培养的摇篮,一所“中国的世界级金融学院”呼之欲出。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依托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开始筹办。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金融学教授王江、正在中欧执教的张春、正在上海交大执教的周林以及王坦等4位海归教授成为这一“中国金融黄埔军校”的创建者。

“像写商业计划书一样写学院规划,找场地、招员工,建立制度,打造国际化氛围……当时倒还没觉得是一场创业,现在回想起来不是创业是什么?”张春笑着回忆,“创办这样一个学院,对我们来说就是一次创业。有人说创业是孤独的,虽然我们有4个人,倒也谈不上孤独,但这个过程确实很不容易。最难的是,尽管上海交大已经给予许多政策上的支持,可是要按照国际一流商学院模式,创新出一种适合中国的国际化金融学院模式,此前并没有先例,要一一摸索。”

掌舵金融“黄埔军校”冲击世界一流

创办学院对张春来说,可算是“天时地利人和”,“一方面,整个社会对金融学越来越关注,感受到学科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上海作为中国金融,尤其是中国新金融的中心,需要这样一所国际一流的金融院校;而我是学金融研究金融的,所以特别‘对口’。”他解释。因此,他挑起这份创业事业,2010年正式掌舵SAIF,立下了“在世界上研究中国金融就找SAIF,为中国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金融高端人才”的雄心壮志。

从酝酿建院到初创,到如今发展壮大,张春的这份创业事业已经迎来第10年。他颇为感慨,因为这10年也是中国金融发展最快速的阶段,因此,研究中国金融、将中国金融走向世界、培养中国金融高端人才等使命更加迫切。

在金融学领域拿到终身教职的人在全世界都是稀缺资源,因为终身教职意味着这些学者在研究和教学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让他们放弃已经获得的生活,有许多阻力。即使这样,在初创阶段,张春等教授发挥了自己的影响力,一位一位不止一次亲自谈,号召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金融学者加盟。受到他们的感召,一批批学者陆续来到SAIF,组建了一支由近60位以海归教授为主组成金融师资“梦之队”,其中46位拥有全球主要商学院终身教职,6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5人入选“上海千人计划”,4人获“长江学者”称号。学院还构建了中国最完整的高端金融类管理教育产品线,已累计培养高端金融人才2000余名,他们活跃在中国乃至全球金融市场的各个领域。

在上海能做很多国外做不到的事

依托于“高金”建立的具有国际水平的开放研究平台和高端智库——中国金融研究院,将国际领先的金融研究理念和模式引入中国,并专注于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相关的政策性和应用性理论研究,现已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重大研究成果。

2017年,在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的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智库报告《全球智库报告2016》中,“高金”连续第三年荣登“全球最值得关注智库排名100强”榜单,位列第31名,蝉联国内同类智库首位。在由英国《金融时报》公布的2017年全球金融硕士项目排名中,高金金融硕士项目位列全球第14名,跃居亚洲首位。

“上海市政府对学院有两轮12年共计5.2亿元的项目支持。从目前来看,学院办学已经具备稳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张春说,“目前,我们在体制机制上已经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国际化办学模式,我们的运作模式、评估体系都与国际接轨。而同时我们与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体和市场紧密结合,能做很多国外做不到的事情。”

学院的行政事务、学术会议、教学、研究一件件一桩桩“塞满”张春的工作日程,他忙忙碌碌的,却甘之如饴。回到上海这些年,感受到城市的发展,他越来越喜欢这里。“十几年前回来,上海的交通还不是很发达,那时候中欧也很远。这几年,上海的硬件和软件都有非常大的提高,尤其是环境和文化。我喜欢音乐,最好的乐队、演奏家都会到上海来演出,城市的文化档次越来越高,大家对音乐、艺术的欣赏品位也越来越高了。”他说,“海外人才回来当然还是会有些转变,也有一些不确定性,但是大家在这里都能相对适应,至少我们的海归教授大多数还是很满意的。”张春说。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i651636410457417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