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蔡昉:提升全要素生产力要靠社会政策托底走出两难
发布时间:2017-11-03 浏览次数:9036次

10月28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高金/SAIF)主办的SAIF金融论坛在北京金融街成功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联袂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共议金融新秩序与经济新常态下的创新与监管。10月28日,证券时报对此进行了报道。

                                                   蔡昉:提升全要素生产力要靠社会政策托底走出两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10月28日,在由上海交大高金学院(SAIF)主办的SAIF金融论坛上,中国社科院副院

蔡昉就下一步如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利用农民工市民化的多重效应。稳定劳动力供给,保持库兹涅茨过程,培育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二是出清低效、落后和过剩产能。蔡昉表示,落后产能以夕阳产业、病态企业甚至僵尸企业形式存在,占用有限资源和稀缺生产要素,降低经济整体全要素生产率,扭曲资本和劳动等要素价格,推高企业和增长成本,使得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得以延续。对此要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三是要靠社会政策托底走出两难。创造性破坏不能保护落后产能,不保护落后岗位,但必须保护劳动者;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改革开放发展分享的成功经验,也是十九大提出的要求;越是社会政策托底有力,越能做到退出无虞。

蔡昉表示,全要素生产率可归结为配置效率,直接来自产业间和企业间的重配。技术进步并非齐头并进,而是让最先最成功创新者使用更多要素和资源,此次十九大报告中纳入了全要素生产率,是创新的结果、衡量和途径。

此外,蔡昉表示,立足于2020年实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意味着今后三年是集中的攻关期,这是在两个翻番目标基础上、面向历史交汇期提出的更根本的要求,比翻番的任务更艰巨。

活动日历
专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