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5日,我院朱宁副院长受邀参加第一财经频道《首席评论》节目,该节目从当日发生的新闻事件出发,立足于事实,通 过多方的评论和解读,以全新的维度去解读最新发生的财经热点、重大新闻。每期邀请1-2名嘉宾,通过网真、电话、视频连线等方式,斟 酌事实,梳理观点。
此次朱宁副院长作为嘉宾与观众分享了他对于此次中国概念股从海外退市的观点。在过去的一年中,包括盛大和阿里巴巴在内的这
些海外明星上市公司先后通过自有化的方式完成了退市动作,从而为饱受放空之苦的中国概念股杀出了一条新路。近期分众传媒也踏上了这
条路,他收到包括公司董事长江南春、凯雷集团、风云资本等联合提出的私有化退市要约,收购总金融达到34.9亿美元,如果该收购能够顺
利完成,将成为中国概念股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私有化退市。
朱宁副院长对此表示到,退市的原因有两点,一个是对于美国市场上的估值不是很满意,另一个是由于整个美国对于中国概念股总
体的概念来讲不再像以前那么认同,为了恢复自己广告产业的概念,通过退市的方式,通过私有化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公司,更好地实现公司
长期价值的发展。
2012年分众传媒一季度的数据显示,分众传媒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幅度是35%,主营业务利润增长达到85%,净利润增长85%,并有
业绩支持,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依旧出现回购。朱宁副院长对此表示到,回购行为很多时候是反映了公司的高管或者公司的所有者对
于整个公司长期的看法和对于短期市场的看法中间的一个不匹配,无论是从分析师角度还是从长期角度来讲都很认同整个分钟传媒的价值和
长期的发展性,但从短期来看,整个美国市场受到整个中国经济面临深度转型期的影响,它对于中国经济的长期仍然比较看好,但是对于短
期的不确定性可能看的更多一些,因此这种不确定性直接影响了市场给予分众的估值,虽然它的短期业绩可能很好,但是基于投资者对于整
个中国概念股缺乏信心或者不认知,它就觉得没必要再继续花很多的精力继续教育。而从企业家角度来讲,它觉得可以更好的把企业放在自
己的掌控之下,不需要受短期的华尔街或者投资者的压力。
对于不退市后会引发业绩方面的新风险问题,朱宁副院长表示到,因为整个市场不是时时刻刻都是有效的,有的时候会通过一些卖
空的机构发布一些公告或者是进行一些市场操作行为,可能会在短期内把股价打压的非常低。所以从短期,从一个上市公司的角度来讲不希
望看到自己公司的股价受到一个很大的下挫,但是从中长期来讲,如果股市进一步下跌的话,可能反而给管理层或者进入公司提供更好的私
有化机会,因此这可能是一把双刃剑。
对于分众传媒的私有化,二股东复星国际的态度却是非常暧昧,它无意支持没有分众传媒董事会主席江南春参与的其他竞争性收购
建议,复星国际目前还没有就该私有化交易签署任何的承诺,复星国际接下来究竟会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朱宁副院长对此谈到,这里主
要表现了两个很重要的信息,在整个收购过程中,第一,收购方都会考虑到整个股东是不是会支持这个案例。第二,复星提出了一个非常具
体的要求和期望,就是这个案例必须是由江南春所带领的团队或者收购方来完成。一方面对于江南春和整个收购过程表示了支持,另一方面
这个表态一定程度上是给了江南春这个团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保护伞。如果其他的竞争方希望能以更高的价格进行要约收购的话,很可能复
星集团会以一种反对的姿态来反对这么一个新的收购方进入,可以很好的帮助收购方增加完成交易的可能性,同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完成交
易的成本。
最后,对于社会上质疑此次分众退市诚意的问题,即盛大当初议价的幅度是24%,阿里巴巴的议价是60%,而分众却只有10%-15%,
对此朱宁院长说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期在欧美市场投资者信心的缺乏,可能投资者对于一个案例是不是可以完成,并且对整个案例
的深度还有一定不确定性。正是由于有了像复星国际这样一个策略性的第二大股东,对于整个案例要约不用以特别高的幅度就可以完成提供
了一定的帮助,一定程度上固然是反映了市场情况,但是也反映了整个案例如果是成功完成的话,其实是一个经过精心策划且又及其经典的
要约收购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