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哪些高金教授的论文登上了国际顶刊?
发布时间:2022-01-04 浏览次数:13411次

在国际学术界,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AER), Econometrica (ECA),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JPE),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QJE),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RES)以及Journal of Finance(JF)、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JFE)、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RFS)分别被公认为经济学五大顶级期刊和金融学三大顶级期刊。

2021年,高金教授团队在学术领域辛勤耕耘,共有6篇论文被上述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或接受。另据统计,2021年高金全职教授共发表论文52篇(含已接受,即将发表。下同),其中刊登于国际学术期刊的有34篇。截止到2021年底,高金教授共计发表论文738篇,其中刊登于国际学术期刊的有641篇,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的有215篇,在同类院校中保持领先水平。教授们立足国际金融前沿的研究成果,既彰显了高金强大的知识原创力,也为各教学项目的开展注入了强劲的学术动力。


论文摘要

* 以刊发时间为序

汪勇祥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

研究领域:公司财务经验、政治经济学、组织经济学、中国经济

论文:《环境污染如何影响分析师预测?——来自中国的证据》

Air pollution, affect, and forecasting bias: Evidence from Chinese financial analysts

期刊: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21/3

作者:

Rui Dong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Raymond Fisman 波士顿大学经济系

汪勇祥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Nianhang Xu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空气质量会影响市场参与者的心情,因此证券分析师参与实地调研当天的环境特征也可能会对分析师预测的精确度产生一定的影响。2009年以后,深交所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分析师调研的情况,因此本文将2009年至2015年间分析师的预测报告与他们对上市公司实地调研的数据进行匹配,以获知分析师调研的具体日期和地点,从而得到当天调研地的空气污染情况。

研究表明,空气质量越差,分析师的公司盈利预测越悲观。调研日与分析报告出版时间间隔越长,空气污染对于分析师悲观预测的影响越低,这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调研当天的空气质量对分析师的影响变弱。

更有意思的是,作者发现,如果一个分析师一直在空气质量差的地区工作,当他出差实地调研时,如果调研当地的空气质量虽然差,但是比他工作所在地空气质量要略好,那么,调研地的空气污染对分析师也不会有影响,这强调了分析师对环境污染的一定程度的适应性。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发现是,如果调研当天有来自不同券商的分析师一起调研,那么,这种因为空气污染而导致的分析师的行为偏见就会减弱;而如果当天参与调研的都是来自同一个券商的分析师,那么,这样的行为偏见会更强。这表明来自不同券商的分析师之间的社会交流有助于减少偏见(而同一公司内部的交流有时会增强偏见)。


资超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助理教授

研究领域:宏观金融、资产定价、金融市场、货币和财政政策等

论文:《投资分散不足情况下非系统性风险的外部性》

Under-Diversification and Idiosyncratic Risk Externalities

期刊: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21/5

作者:

Felipe S. Iachan 巴西EPGE金融学院

Dejanir Silva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

资超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传统金融学理论认为投资者会分散投资,因而非系统性风险不会对整体经济有太多影响。但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现实并非如此,很多投资者并没有分散投资,而非系统性风险对资产定价、企业投融资,甚至宏观经济都有重大影响。

这篇论文旨在探究非系统性风险在没有被充分分散的情况下是否会造成资本低效配置?如果是,那政府能否通过政策调整来推动经济回归到最优配置?研究者为此构建了一个宏观金融模型,并通过此模型证明非系统性风险确实会造成实体投资不足,而且现有的投资也过度集中在高风险项目上。他们将这个现象称为“非系统性风险的外部性”,接着进一步揭示了这个“外部性”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可以通过资产定价数据进行量化估计,并发现它带来的福利损失是不容忽视的。

在该论文中,三位研究者还进一步探讨了可能有效的解决方案。一个最直接的解决办法是加强投资者教育,推动其进行充分的分散投资。但他们指出,在实际投资中,很多投资者不这样做的原因并非是不理解分散投资的益处,而是有一些其它的考量,例如交易成本,动机摩擦,信息获取等。那么如果投资者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分散投资,政策制定和监管部门就束手无策了吗?其实作者指出,政策制定者只需利用现有的政策工具(税收和银行资本监管要求)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消除非系统性风险外部性的不利影响,从而更好地优化资本配置。


汪勇祥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

研究领域:公司财务经验、政治经济学、组织经济学、中国经济
论文:《中国农地产权改革的生产率效应》

Property Rights, Land Misallocation, and Agricultural Efficiency in China

期刊: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2021/7

作者:

Amalavoyal Chari 英国萨塞克斯大学

Elaine M. Liu 美国休斯顿大学,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

Shing-Yi Wang 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

汪勇祥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长期以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被视为促进一国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长的关键环节,但现实中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率仍然非常低。本文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低效的农业生产率可能是制度摩擦导致资源错配的结果。事实上,这一猜想也得到发展中国家两个典型特征的支持:一是大部分农户家庭的土地耕种面积很小,说明土地分配不当;二是劳动力占多数,说明劳动力配置不当。因此,一个自然且重要的问题是,通过降低农地流转的交易成本能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本文利用2003年的《中国农村土地承包法》(RLCL)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赋予农民土地承包权,为回答这一问题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本文主要使用2003-2010年中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NSP),辅以作者与中国农业部合作调研的土地质量数据、作物价格数据等,通过利用RLCL在各省实施时间上的差异,来分析这一问题。研究发现,改革后土地出租增加了7%以上,在村庄一级,土地总产出和总生产率也分别提高了8%和10%,这表明减少土地市场摩擦可以提高土地再分配的效率。同时,作者还发现改革促使生产率较高的农民增加了土地耕种数量,而生产率较低的农民的土地耕种数量相应减少,研究中所观察到的生产率的增长近88%归因于改革后的土地资源重配。另外该研究还发现,更多的土地被用来种植那些价格上涨的农作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农民抵抗外部风险的能力在增强。


李洁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助理教授

研究领域:实证资产定价,行为金融学,共同基金,金融媒介,个人和机构投资者

论文:《中国的空气污染、行为偏差与处置效应》

Air pollution, behavioral bias, and the disposition effect in China

期刊: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21/11

作者:

李洁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Massimo Massa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

张弘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Jian Zhang 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

本文主要研究空气污染是否会加剧金融市场的行为偏差。研究者通过分析中国公募基金涉及的247个城市773,198个账户的完整交易信息数据,得出结论:空气污染显著增加了投资者的处置效应。

研究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影响空气质量的两个外生变量:一是强风导致空气污染消散,二是淮河以北供暖政策造成的淮河沿岸空气质量指数变化。这两个测试表明,空气质量的外生变化会相应引发金融市场中行为偏差的变化。空气污染可能会导致交易效率低下,而金融市场中认知偏差增强会导致财富再分配。研究表明空气污染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不局限于健康领域。雾霾可能会通过影响个人情绪或认知能力,进而影响个人的投资决策能力和金融市场的有效性。这些发现极大拓展了已有文献对于环境污染和金融市场相互关系的研究,也说明了环保问题的紧迫性和绿色金融的重要性。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高金讲席教授

研究领域:资产定价、金融衍生品市场、信用风险模型、金融危机、市场流动性、市场微观结构、风险管理、固定收益市场和中国金融市场

王江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瑞穗金融集团讲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

研究领域:资产定价理论、投资管理、风险管理、市场流动性和稳定性、金融创新和金融工程、国际金融和中国资本市场

论文:《不确定性增加的溢价:解释宏观经济指数发布前的市场回报》

Premium for Heightened Uncertainty: Explaining Pre-Announcement Market Returns

期刊: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已接受)

作者:

胡杏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潘军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王江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朱昊翔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

宏观经济指数的发布对资本市场影响深远。研究宏观经济信息与资本市场的互动,对于理解宏观经济信息传递效率、资本市场的资产定价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者发现,美国股票市场在重要的宏观经济公告(包括非农就业人数 (NFP)、供应管理协会的制造业指数 (ISM)、国内生产总值 (GDP)、以及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议声明(FOMC)))发布之前获得了可观的隔夜收益率,而没有增加通常意义下的风险。对于宏观经济指数,公告前的收益率-方差比远远超过公告后的收益率-方差比,这表明在公告前后实现了不同类型的风险溢价。

为了解释这一现象,论文提出了一个双重风险模型,包括指数新闻风险及市场影响程度的不确定性两个风险。重要的是,这种影响的不确定性在公告前就已被消除。在该模型中,研究者采用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波动率指数(VIX)来衡量市场影响的不确定性,收益率的方差则来衡量指数的新闻风险。

该模型对宏观经济公告前后的收益率、方差和 VIX 的联合动态变化形成了清晰的预测。具体来说,论文将公告前的隔夜时段作为预公告期,将前6个交易日作为积累期,实证检验了市场影响的不确定性在积累期上升,带来了同期的市场价格的下跌;而在预公告期市场影响的不确定性大幅消除,产生了公告前市场的高收益。最后,论文发现了在市场波动率指数大幅意外飙升的次日,股票市场呈现了和宏观指数公告发布前类似的高收益和不确定性消除的现象。

论文创新地通过市场影响程度的不确定性这一视角对公告前时期进行建模,从理论上丰富了宏观经济指数信息对资本市场资产定价的影响,同时实证刻画了收益率和VIX的动态特征。理解宏观经济指数信息传递的内在机制,有助于改善资本市场效率,形成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的良好互动。


朱宁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副院长

研究领域:行为金融学、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卖空、破产与重组、公司财务与收购兼并

论文:《外推泡沫与交易量》

Extrapolative Bubbles and Trading Volume

期刊: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已接受)

作者:

廖静池 深圳证券交易所

Cameron Peng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朱宁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人们都热衷于研究资产泡沫,是什么导致价格变动?又是什么导致交易量暴涨?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使用外推法来解释泡沫的形成。

在本文中,研究者搭建了一个泡沫推断模型来解释历史上金融泡沫发生过程中的价格和交易量急剧上升的现象。他们基于2014-2015年中国股市泡沫的账户交易数据,利用模型预测交易量的上涨。结果表明,交易量的确额外增长了30%。

受外推信念和处置效应的影响,投资者倾向迅速买入过去收益为正的资产,还会在回报持续良好的情况下出售这些资产,因而产生金融泡沫。针对此现象,研究者认为将实现效用(一种非标准偏好)与外推法(一种非标准信念)相结合是其解决方案。




活动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