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首日,“上海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与实践”圆桌对话顺利举行。
本场对话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高金/SAIF)金融学讲席教授、副院长、可持续投资研究中心主任严弘主持,邀请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浦发银行战略发展部总经理李麟,安永大中华区ESG可持续发展主管合伙人李菁,太保集团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汪倩,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长三角金融中心主任、国网英大碳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朱闯五位嘉宾,围绕上海ESG发展的动向、成果及机构实践展开深度探讨。
严弘指出,过去一年上海在ESG领域持续深耕,从制度创新到实践落地,形成了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地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格局。由高金牵头并联合上海15家机构和企业共同撰写发布的《2025上海ESG发展报告》,不仅总结了上海地区各类主体ESG实践的最新进展,更凝聚了各方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经验和体会。他希望通过本次对话与嘉宾们分享研究思考、探讨上海经验新内涵,并从多视角展望ESG的未来发展路径。
赖晓明用三个关键词概括上海ESG发展的整体特征:市场领先、国企引领、国际接轨。他强调,上海的优势是整体性的:依托专业研究机构、高校人才基础,叠加资本市场、碳市场等专业化平台,再加上各类企业协同实践,共同构筑了上海在全国ESG发展中的领先优势。他表示,环交所通过碳市场建设推动环境权益交易,未来将扩大行业覆盖、丰富交易产品,提升定价效率。
李麟认为,《2025上海ESG发展报告》定位精准,清晰点明了全球趋势、中国角色与上海地位,有效激发了城市使命感。他表示,上海的优势在于良好的共识基础,将ESG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从小事做起,凝聚合力。在竞争力与领导力方面,上海有望做先行者。同时,他以浦发银行为例指出,践行ESG需要以使命担当为核心,构建结合中国特色与数智化战略的可持续有成效的商业模式。
李菁指出,上海在ESG发展上已形成体系深化、规模应用和生态共建的特点。展望未来,她提出三方面期待:提升ESG报告的数据质量,让披露从“有”到“优”;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数据收集与管理;推动上海在国际ESG标准制定中发挥更大作用,让全球更多听到中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声音。
汪倩认为,本次报告以城市为维度全景展现ESG发展,本身就是一次创新。她表示,上海的优势在于体系化与生态化发展,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创新、金融支持与市场机制协同,将ESG从理念转化为实践。她指出,保险业在ESG中扮演风险管理者角色,通过负债端与资产端联动,支持绿色产业创新。太保在气候风险管理、灾害应对等方面深化研究,助力社会应急体系建设。未来需全社会共同参与,中国机构应发挥引领作用。
朱闯表示,上海在ESG的思想理念、政策机制和行动实践方面均走在前列。他指出,未来需优化ESG实践路径,提升可操作性,并把握能源清洁替代、电力需求增长等趋势,依托上海的创新优势推动绿色转型。朱闯提到,国家电网正以“一个牵引、两轮驱动、双向发力”为主脉络,加快构建具有电网特色的“122”碳业务体系,积极推动电碳基础设施建设、市场机制创新与国际合作,服务双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