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早报】张春院长建议加快资本账户开放
发布时间:2012-04-10 浏览次数:5541次

编者按:今年2月,央行发布了《我国加快资本账户开放条件基本成熟》的报告,从报告来看,资本账 户开放的速度还是相对比较慢,而资本账户开放、汇率形成机制和利率市场化改革,到底哪个走在前面更好些呢?对此,《东方早报》专访 了我院张春院长,文章《资本账户开放不妨快一些》发表于2012年4月10日《东方早报》上海经济评论专题D9版。

《资本账户开放不妨快一些》

两个月前,中国人民银行的一位高层召见了我和另外两位经济学教授,当时他只问了我们一个问题:资本账户开放、汇率形成机制和利 率市场化改革,哪个走在前面更好些?在三项改革推进的步骤上,我倾向资本账户先放开,然后逐步放开汇率和利率,但汇率可以先于利率 市场化。

资本账户开放可快些

今年2月,央行发布了《我国加快资本账户开放条件基本成熟》的报告,我认为央行发布这个报告是释放了这样一个信号:资本账户开放 先于汇率形成机制和利率市场化。

从央行报告中提到的资本账户开放的顺序和期限安排来看,我觉得资本账户开放的速度还是有点慢的。报告提出“长期安排(5-10 年),……依次开放房地产、股票和债券市场”,这其实在四五年前就已经有了,当时不少基金公司都发行了合格的境 内机构投资者(QDII)基金产品,但因金融危机致亏损而鲜有人问津,还有去年推出的三类境外机构投资银行间市场以及人民币境外机构投 资者(RQFII)投资国内债券和股票市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投资国内金融市场,这些已经在做的事情还要花3年,我认为时间长了些。

不过从近期的一些举动看,资本账户的开放节奏会比央行报告中提到的期限安排更快。3月11日有消息称,国家开发银行将于3月29日在 新德里举行的首脑会议上签署意向谅解备忘录,中国向非正式组织金砖国家成员国提供人民币贷款。3月13日,日本方面公布拟购入650亿元 人民币的中国国债,这是人民币首次成为发达国家的外汇储备。我认为人民币“走出去”的步伐可再快些。

国内大多数企业目前还不具备走出去到国外去投资和把企业做好的能力,这就需要合理设计企业走出去的方式,保证企业在海外能够顺 利经营。在对外直接投资的同时,对资本对外流动的管制要放松,可以将之前启动过、但没有做好的QDII产品重启。

汇率、利率改革同推进

温家宝总理在“两会”答记者问中提到,人民币汇率有可能已经接近均衡水平。资本账户开放后能更进一步地推动汇率的平 衡。汇率的平衡体现在贸易和投资的供求平衡,目前中国在贸易上顺差大,人民币还是有升值的压力。而我国的投资是有点单边的,境外机 构到中国来投资比较多,境内资金走出去的相对少。如果资本账户能更开放,鼓励更多资金走出去,这可以对冲流入境内的外币。所以资本 账户开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汇率平衡,也能真正看到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尤其是投资的供求关系。随着国际对人民币需求的增加,人民 币长远仍是以升值为主,资本账户开放后,能更好地看出我们的汇率平衡点在哪里。如果走出去的人民币多了,也许就不存在人民币升值的 问题了,因为有足够的流出的人民币来对冲流入的外币。

所以,在资本账户开放的同时,汇率改革也可同步进行。但如果利率先放开,而汇率又是固定的,人民币汇率真正市场化后,利率会比 现在还高,这样会有更多的热钱流入,因此在汇率有浮动的情况下,再推进利率市场化其影响相对比较平和。

金融改革很难推动有两个方面原因,第一是国内金融机构对风险的把控能力不强,底气不足,另一是既得利益者不愿意改变现状。为什 么利率市场化改革最难,因为银行现在依靠着息差,每年能有很可观的收入,但如果利率市场化后,这部分收入优势会减少,并且还需要竞 争。现在小额贷款公司不能吸收存款,民间金融业发展受限很多。归根结底,存款垄断是利率市场化改革没法推进的重要问题,利率市场化 改革首要解决的是取消存款上限,今年初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各方对“取消存款上限”期待很高,但最后仍没有提及。

利率放开后,由谁来定,是很重要的。以美国为例,美联储中的货币委员会有十几个专家,很多以前是大学教授,他们每月都要开会表 决,这十几个人表决后的结果是生效的,结果连美国总统也不能改。但中国不是,现有政治体系决定了一些决议可能是由并不在行的人来决 定的。从世界经验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权威性是很重要的,不独立的央行对一个国家的经济会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政治家做决策总是 慢半拍,近些年中国的通胀不可控,和我们的决策者反应速度有关系。这就更需要改变决策体系,让懂行的人参与到决策中,并且他们做出 的决策不应该受到行政干预。

此外,应提高国有金融机构管理者的专业性,减少国有金融机构管理者的行政任命。政府行政任命应该从国有金融机构的运营中退出来 ,让更专业的人来管理。



活动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