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商业评论】谁在推动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ESG 发展?

经过半个多世纪发展,ESG即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nvironment, Society and Governance)已成为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课题。作为针对中观层面的伦理概念,全球范围内ESG体系正在得到不断完善,从ESG实践到ESG投资,从规则制定到可量化的评价体系建设,ESG已呈现出蔚为主流的趋势。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正经历着深刻的社会经济转型,ESG理念与之不谋而合。然而,囿于多种原因,我国企业ESG实践在很多方面仍与国际标准存在差距。

本文通过对上海紫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企业ESG现状进行调研,探寻中国高新技术企业ESG发展现状与未来成长之路,以紫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窗口来看中国高新技术企业ESG发展现状,借此希望呼吁更多企业了解、关注和践行ESG。同时从政策和管理上提出未来ESG规划相关建议,从而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我国ESG实现跨跃式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球ESG现状概览

长期以来,企业作为基本社会单元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其他诸多方面产生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发展和实践也一直是大家热衷探讨的话题。自20世纪70年代始,欧美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爆发一连串环境与社会问题,由此企业社会责任(CSR)理念开始兴起,随着时代变迁,现如今CSR理念已发展为ESG理念,拥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外延。ESG其实并没有一个官方的概念界定,但国际社会上相当多企业、非营利性机构、合作组织等均对企业ESG发展划定标准并贯彻落实。同时,由于香港、伦敦、新加坡等地对上市企业信息披露要求各不相同,这也使得全球范围内对ESG相关绩效进行对比分析困难重重。通俗理解,ESG是三个基于价值的评估因素,体现生产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反映企业治理水平高低。这是一个中观层面的伦理概念,旨在约束组织,而非在宏观国家层面或微观个人层面的探讨。与单纯追求企业利润相区别,ESG涵盖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因此可以更为全面地评估企业风险管理、可持续发展等综合表现。需要特别指出的是,ESG分为ESG实践和ESG投资,本文更多探讨紫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在ESG实践方面的表现,同时也少量涉及一些ESG投资内容。

近年来,国际组织和投资机构将ESG理念不断深化,设计出全面、系统的评估方法和信息披露标准,形成一套完整体系。ESG已在逐步引领全球企业发展的潮流。

如今企业已广泛整合ESG理念,运用于企业经营。ESG涉及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多个维度,在本文后续调研分析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甚至不同的管理人员构成都会在运营过程中对ESG实践有着不同的侧重。国际上,以苹果、微软、谷歌、星巴克等为代表的全球性企业都有着严格的ESG实践标准,其ESG实践触角不仅局限于其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流程,更渗透到整个供应链和产业链。

在投资决策中,也在整合ESG理念。如今ESG已不再是一个短暂的时髦概念,而已成为诸多投资机构必须应用的投资工具。联合国支持的负责任投资原则(UN 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 UN PRI)提出了自愿性ESG框架,大家可以根据这一框架进行ESG投资。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球已有近3600家机构签署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符合联合国倡议的责任投资原则的资金规模已达到103.4万亿美元。随着ESG投资基金、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ESG投资已然蔚为主流。目前国内相关资产方和管理者正在整合升级ESG,其中国际资产所有者和管理者将发挥更大影响力。随着签约参加PRI机构的增多,PRI相关要求也将越来越高,未来随着全球指数覆盖更多A股企业,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可能会增加(图 1)。

当前,全球ESG评价体系议题多元、趋于成熟。ESG在国际上已发展了较长一段时间,在国外已逐步形成一些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ESG指标体系,其中以MSCI、汤森路透、富时罗素以及道琼斯较有代表性。考虑到MSCI在全球范围内应用最为广泛和清晰易懂,本文主要参考的是MSCI的ESG评价指数。在此,E、S及G是3个支柱(Pillars),各支柱下有10个主题(Themes),各主体下共细分有37个议题(Issues)。在E支柱下,有气候变化、自然资源、污染及废弃物、环境机遇4个主题;在S支柱下,有人力资本、产品责任、利益相关方、社会机会4个主题;在G支柱下,有公司治理、企业行为2个主题。37个议题包括碳排放量、能源效率、供应链劳工标准、隐私与数据安全、会计透明性、商业伦理等。

全球ESG信息披露仍以鼓励为主。目前,已有多个国际组织发布大量的ESG披露原则指引。在交易所层面,联合国部分机构提出了可持续证券交易所倡议,旨在加强多方合作,促进ESG投资。截至2019年,全球已有79个交易所加入该组织。从各国交易所对ESG披露的要求来看,仍然以鼓励披露为主,部分交易所要求强制披露,但更多交易所采取“不遵守即解释”原则。此外,除类似于美国萨班斯这些具有强制力的法案外,全球领域的ESG规则多是出自协会、合作机构等非政府组织,多为自愿性规范,加入这些规范有助于提高企业在国际范围内的认可度(表 1)。

中国ESG发展进程

ESG在全球领域实际上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在企业ESG量化表现和信息披露上均有着清晰的指引。但回顾国内,我国ESG发展起步较晚,近年来才引起相关组织机构的重视。

相较于国际发展进程,我国ESG发展更多为自上而下的推动。目前我国尚未针对ESG体系出台具体法律法规,除港交所有清晰的《环境、社会和治理指引》外,我国几乎没有针对ESG的全套政策,有的相关政策也仅是针对环境或者公司治理等某个特定领域作出的规定。同时,我国ESG报告及数据严重不足。据统计,2020年A股上市公司3827家发布的2019年年报中,仅有990家单独发布了ESG报告。这些报告通常都十分简略,大多数也都是在宣传企业的正面形象,而不披露企业在实践中遇到的ESG问题。在此背景之下,我国企业ESG数据十分匮乏,这种定性但不定量的披露难以支撑ESG向更深层次发展。

此外,我国尚未形成行业公认的ESG评价体系。前文中所提到的以MSCI为代表的国外ESG评价体系存在着不符合我国国情的地方,生搬硬套反而会让我国ESG事业发展受阻。因此,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开发出一套既能与全球接轨同时又符合我国国情、统计口径充分对齐的ESG评价体系成为我国ESG发展的关键举措。

我国企业ESG评级整体较低。MSCI对大约700家中国企业进行ESG评级,其评级按照行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标准化。2018~2020年期间,中国企业的MSCI ESG评级有所改善,但大多数企业仍处于七级评级体系(AAA~CCC)的底部(图 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21年3月,我国又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提出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完善上市公司治理规则,提高信息透明度和披露质量,ESG的理念与上述重要事项均不谋而合。

在此背景下,我们选取上海市紫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紫竹园区”)作为样本,对园区内企业的ESG实践发展情况开展研究,希望以此作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ESG实践现状的一个缩影,为国内企业ESG实践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从而为下一步统筹谋划储备,奠定未来长远发展基础。

紫竹园区ESG发展现状

紫竹高新区是依据上海市人民政府“沪府〔2001〕第34号”文批准建立的高科技开发区。2011年6月,获得国务院《关于同意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批复》,升级为国家高新区。

紫竹园区形成了以信息软件、数字视听、生命科学、智能制造、航空电子、新能源与新材料为支柱的产业结构,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地区总部、研发机构和高端智能制造入驻,成为全球高端研发和技术集聚区。截至2018年,紫竹园区入驻企业2634家,其中上市公司9家;在2018年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综合评价品名中排名第13位;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63.86亿元,税收收入66.51亿元;从业人员38292人,其中硕士和博士占比22.09%;国家研发机构20个,国家孵化器2个。

紫竹园区于2016年成立紫竹国家高新区企业社会责任(CSR)联盟,为高新区责任的统筹推进单位,CSR联盟与各成员单位签署《关于成立紫竹国家高新区社会责任联盟的公约》,通过各类CSR交流活动的举办,进一步激发高新区内成员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企业将践行社会责任融入企业的日常经营中,促进高新区企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并积极支持高新区各个组织的发展。

紫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中国唯一一家以民营经济为主体运作的国家高新区,在国家高新区中综合排名第11位,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重要承载区。紫竹开发区内聚集了大量高素质人才及快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聚集着各细分领域有影响力的领先企业,能够充分代表中国最优秀的一批企业的发展状况。

为全面客观了解紫竹国家高新区内科技企业ESG工作现状、探索ESG实践潜力、推动ESG未来发展,紫竹国家高新区企业社会责任联盟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共同发起紫竹国家高新区内科技企业ESG工作现状调研问卷,以期助力紫竹高新区内企业ESG未来规划及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可作为中国高新技术企业ESG发展现状的参考样本,助力中国新时代背景下经济高速发展。

园区内高新科技企业大多仍处于初创阶段,超七成企业的人员规模在50人以内,超百人的高新科技企业占比不到一成。约64%的企业员工认为自己公司所处的市场份额位于行业的前50%,表现出对企业未来前景较强的信心。

本次调研的企业以信息软件、高技术服务和智能制造为主,其中信息软件类企业占全部受访企业的58%(图 3)。

受访高新技术企业中,仅3.3%明确在未来1~2年有上市计划,另有22.7%存有上市目标(未来3~5年上市),这两部分企业约占受访企业总量的25%。从各企业对ESG的关注程度来看,大多数的受访企业未设置单独负责ESG分析的部门或个人,明确有设置单独部门或个人的公司仅9.9%。在受访人员四成是公司领导层的情况下,对ESG较为了解的占比仅有20%,显示出ESG在紫竹高新技术企业中的普及率不高且重视程度不够。

受访企业对于ESG正向收益的判断均分为2.34,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打分大于3分的企业占比仅两成,显示出受访企业大多认为ESG并不能带来正向收益。

受访企业对ESG的主要困惑停留在ESG的价值衡量标准、ESG基本概念、ESG之于企业的具体要求等方面。考虑将ESG纳入企业经营决策的驱动因素集中在外部,包括客户要求、监管部门要求等。超六成的受访者认为在利益相关者中,所有者及股东最有能力来驱动公司ESG业务的发展(图 4)。

在17个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中,超半数的受访员工认为工业、创新和基础设施,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良好健康与福祉是员工和所在企业最为关切的目标。这可以成为向园区内企业推广宣传ESG时的几个有效的切入点,逐步加强企业对其他目标重要性的认识和接受度(图 5)。

以MSCI中E、S、G三个维度提出37个关键问题,看ESG对企业影响的重要程度:通过计算各受访者打分均值,得到37个关键问题的总均值为2.96,表明整体上ESG对企业影响的重要程度不高;E、S、G三个维度对比得出,环境维度对企业影响的重要程度最低,社会维度其次,治理维度最高(表 2)。

针对这37个关键问题,拆分成不同行业进行分析,在环境维度,除新能源等行业对个别与业务直接相关的关键问题有高度关注外,各行业对关键问题的关注都普遍不高,而社会维度和治理维度,各行业都表现出中等偏上的关注度。

未来ESG发展策略建议

鉴于中国经济市场的特色,我们也发现了驱动公司ESG业务发展的因素中占主导地位的仍为客户需求和监管部门要求,据此我国ESG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相关政府监管部门自上而下的推动。因此,随着绿色金融政策、高质量发展政策的陆续出台,尤其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我国也首次将“碳达峰”“碳中和”写入了战略规划当中,制定出具体发展目标,为我国企业ESG发展进程提供了更好的政策环境,有助于推进ESG在中国的主流化进程。

综合对园区内企业的分析,我们发现紫竹园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在ESG三个方面中,对G(企业治理)带来的影响最为看重,对S(社会)和E(环境)给公司带来的影响认为相对不重要。在分行业拆分分析中,在E(环境)维度,除新能源等行业对个别与业务直接相关的关键问题有高度关注外,各行业对关键问题的关注都普遍不高,而在S(社会)和G(治理)维度,各行业都表现出中等偏上的关注度。考虑到紫竹园区企业的行业分布情况,适度加大在企业治理方面对企业的正向收益影响的关注和推广可能是更适合的举措方向。

同时,紫竹园区也要循序渐进,充分发挥市场服务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力,通过开展ESG教育、提高对ESG期望及要求、发布ESG相关政策激励等形式增加ESG投资的普适性,使ESG理念被企业、大众所了解和接受。但是,使ESG理念被企业和大众接受也离不开市场其他参与者的不懈努力,对此我们提出几点推动中国高新技术企业ESG主流化发展的建议。

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快推进并完善ESG整体制度框架,完成企业ESG信息披露从自愿披露到强制披露的过渡。推动企业ESG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是加强企业ESG信息披露,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披露ESG状况的比例仍不足30%,与发达国家市场相比有较大差距。企业ESG信息披露可向消费者和投资人传递有效的价值信息,也可为企业带来正向的ESG管理作用。

其次,加强公众对ESG的认知度。通过媒体宣传,提高企业及消费者对ESG的认识,使ESG理念及其重要性被更广泛地了解和认可。同时,园区也可举办论坛培训、研讨会等线下活动形式让更多投资机构、园区内企业、媒体甚至产业链上下游公司参与,深入进行ESG交流,在广度和深度上对ESG进行推广。

同时,需要加强投资机构的影响力,尽可能提高ESG投资对实体经济的效率改善作用。在分析中我们发现驱动公司ESG业务发展的利益相关者方面,最为显著的即是所有者及股东,因此资金方作为企业的重要参与者,在推动中国ESG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要加强机构投资者引入ESG的投资意识,提高环境和社会风险的辨识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

最后,需要打造ESG第三方评估体系和数据库的建设。鼓励更多第三方评级机构对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进行ESG评分,为ESG相关企业产品创新、学术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此外,加强各科研机构对环境和社会风险测算、环境压力测试、环境效益评估的方法学,通过能力建设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实现将ESG纳入可量化的考量因素。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Live Learning Center项目韩娇娇、何壮、李垟、陶益超、金瑞瑶对本文亦有贡献。感谢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对此研究报告的资金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1632008)对本研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