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人|周昊:用金融与互联网思维颠覆传统的娱乐行业
发布时间:2020-07-14 浏览次数:8328次
他,85后,复旦大学文学学士毕业后却弃文从娱,写过剧本,演过话剧。后来连续创业,身边簇拥着百名光鲜亮丽的娱乐新星。他是领誉传媒集团的创始人兼CEO周昊,来自2012级PTB班,让我们一起认识这位与众不同的高金人。

周昊(FMBA2012PTB)

领誉传媒集团的创始人、CEO

首次触娱:琼瑶阿姨是起点

2004年初到上海滩的他,怀揣着成为中国知名新闻人的梦想,入学后他不放弃任何新闻专业的实践机会,哪怕是其他同学看不上或者不愿意去的采访机会和新闻事件,他都不放弃;没想到这种谦卑的心态让周昊在大一的时候,就误打误撞的进入到了娱乐圈。 当年他在杂志社实习,社里有一个任务,要求去杭州采访琼瑶。周围的同事都不愿意接,因为琼瑶在圈内是出名的很难约访,周昊拼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热情和执着,只身去了杭州。他坦言自己给琼瑶阿姨身边的工作人员打电话,周昊打定主意无论对方怎么婉拒,哪怕十分钟自己都要采访琼瑶阿姨,采访不到他就一直打电话。在一番软磨硬缠之后,对方终于被这个他的执着打动,派了琼瑶阿姨身边随行人员来见周昊,本来是打算“打发”掉周昊,没想到非但没被周昊打发走,还持续沟通了七个小时。这位原本被派来应付一下的工作人员,竟然就是琼瑶阿姨的儿媳妇。赢得琼瑶团队的赞许和认可的周昊,凭借这次采访获得了进去琼瑶旗下公司实习的机会。他没想到中国娱乐圈的大门正缓缓为自己开启,那一年,他才18岁。 

凭着大学时期在演艺圈积累的经纪经验和人脉资源,大学毕业后周昊加入了腾讯视频,开始深度接触影视制作,剧集发行。腾讯深厚的互联网氛围以及前沿的管理方式对周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对他后期自己运作自己传媒公司影响至深。 

颠覆传统:用互联网产品思维造星

21世纪初期,中国媒体里充斥着大量外来的日韩偶像,后续尽管国内媒体推出过一些媒体造星选秀的节目,但是大多数对海外节目的复制或模仿。

2010年以后,随着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网络媒也开始逐渐占据人们的日常生活。一直游走在互联网与娱乐圈的周昊,隐约觉得自己需要做点什么,以改变相对落后的娱乐经纪行业。2016年周昊成立了领誉传媒,专心打造从0到1的造星工厂。周昊在采访中多次提到“标准化“这个词,这在需要保持个体差异化的行业,显得非常与众不同。但他用互联网的产品思维重塑了造星的过程。 

创业伊始,周昊就开始通过一些互联网化的管理手段将整个流程标准化。领誉建立了一套独特且完善的OA管理运营系统,这样每一个艺人的情况和每日具体安排,在线上都一览无余,各部门之间也是信息化互通,有活动通告,艺人自行报名,然后公司从系统抽取一定比例的员工成立投票小组,对入围的艺人进行筛选和投票。整套竞争机制公平、公正、信息化,即使是周昊本人,也无法主观控制艺人是否入选。 在领誉,一个艺人是对应多个经纪人的,只要艺人符合要求,积极努力,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经纪人的资源和支持,而经纪人严格按照市场反馈数据来精准匹配艺人,择优选择,来赢得市场和客户的满意。 此外,公司内部的所有培训资源和课程对所有艺人开放,既有普适性的标准课程,也有艺人自己选择的定制化课程,这样会普遍提高领誉艺人专业度和基本素养,企业市场端的反响也很好。 面对这样一家集产品化、科技化、标准化的造星公司,艺人们既爱又恨:爱的是,平台对粉丝偏好数据化分析非常精准,这样根据艺人量身打造剧集,基本上一部火一部;恨的是,在这样一个公开化的互联网思维运作和扁平化管理的造星平台上,竞争时刻存在,无法丝毫松懈,靠关系也没用,一切都得凭数据和实力说话。 

反观中国传统娱乐经纪公司:靠保姆式工作捆绑,靠情感维系,如果经纪人与艺人相处不好,艺人很容易摆脱经纪人的控制。周昊坦言,自己的运营团队绝大多数来自非娱乐行业的高级白领,有在互联网公司做产品,或在品牌公司做运营,在外企做销售的,其中不乏海外名校毕业生,在他们身上鲜少有传统娱乐圈的”烟火气“。从管理与人员构成来看,领誉确实不像传统的娱乐公司,倒像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短短几年后,周昊创建的领域传媒从最初的3人工作室,变成旗下孵化了近200名艺人,数十名头部艺人已经在中国娱乐圈崭露头角,熠熠生辉。

控制风险:用金融思维解决行业痛点

娱乐公司的成功往往存在不可持续性,这是因为,娱乐圈是一个以人为主要资产标的行业,而人又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在圈内因为明星流动而导致公司瓦解的案例屡见不鲜。周昊却对这种情况毫无畏惧,用他的话来说,“默默无闻时欢迎你来,声名鹊起时不怕你离开”,他用现代的金融思维来化解了娱乐行业的痛点。

当我们用金融思维来看待领誉的商业模式似乎很容易理解:领誉更像是在运营一家明星创投公司,在市场上挖掘有潜力的素人,对他们进行天使轮的全方位投资,并提供投后咨询(如培训、养成、创造出道机会)等服务。当艺人出道成功,从初创时期进入到发展期后,领誉再引入其他经纪公司对该艺人进行后续A轮、B轮等投资。 领誉的这种造星模式在当年属于相当前卫的做法,业界很多人看不懂,嗤之以鼻,甚至觉得他年少无知。但周昊并不在乎,他坦言:“给我十年的时间,我要做就做中国最大的艺人孵化公司。未来在市场上看到的500名艺人中,有300名艺人可能就是从我这里出去的,不管这位艺人最后是否签在我的公司都不重要。”

领誉公司将艺人按照产品方式来打磨,但同时又在艺人的进入和退出机制上添加了金融投资分散风险的方式,也就是周昊本人倡导的“分享经纪模式”。领誉专注于艺人0到1阶段的孵化和培养,在这个阶段,他们扮演天使投资人的身份,而当艺人进入到1到N发展的时候,他适时的引入其他娱乐经纪公司对艺人进行后续投资,一方面使得艺人获得更高估值,同时联合更多经纪公司资源去帮助艺人扩大市场份额。当老板为艺人想的这么深远,艺人自然也不会想到出走或更换平台,而同时绑定更多资源的同时,提高了艺人自身违约的成本,同时分散了经纪公司的持有风险。

周昊坦言“这绝对是自己在高金学习期间最大收获。”一家娱乐公司要永续经营,不能只靠几个或十几个主打艺人,即使偶尔打造一两名艺人成为顶级明星,也并不意味着公司的成功,因为风险过于集中。随着艺人的走红,其话语权和定价权迅速攀升,摆脱经纪公司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过渡依赖个体艺人获取成功的模式是很难长久维系的。

2020年,周昊才34岁。他的梦想从一名新闻工作者,逐步转变为一家不断寻求变革与创新的娱乐公司掌门人。他执掌的领誉传媒刷新了整个娱乐行业的认知。在优异的成绩面前,他并未满足,他更希望自己的领誉可以成为科技公司,专注于中国的娱乐行业的“赋能”——对内建立优胜劣汰的标准化机制,不断优化娱乐行业供应链;对外整合资本资源实现最优组合。